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类囊胚研究的未来前景2023-09-18 09:19:05

首次报道的类囊胚是将对应于受精囊胚植入前EPI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和对应于TE的小鼠滋养层干细胞在3D诱导体系中诱导形成. 随后,许多研究使用不同类型多能干细胞和不同信号通路调控分子及生长因子的诱导体系获得了多种类囊胚模型。在小鼠类囊胚的研究基础上, 目前也已经发展了多种人类的类囊胚诱导体系且类囊胚的诱导效率在部分研究中可以达到近80%.总结了构建小鼠和人类类囊胚的诱导体系,并对这些体系进行比较,同时介绍了近年来通过化学小分子等方式获得的具有全能性特征的小鼠和人类全能性细胞作为细胞来源参与类囊胚诱导的潜力, 最后探讨了类囊胚研究的未来前景.

2018年,Rivron等人首次在体外构建了形态学和转录水平类似于小鼠受精3.5d的囊胚结构,被称为类囊胚. mESCs和mTSCs在3D悬浮条件下培养65h后,能够形成含有液腔和ICM的典型受精囊胚结构. 利用类囊胚模型发现, 胚胎细胞通过STAT和MAPK信号通路调节TE的增殖和自我更新, 而BMP4、Nodal和WNT信号通路调节TE的上皮形态发生. 近年来,小鼠类囊胚的研究已经取得较多进展, 为类囊胚领域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小鼠类囊胚中, 由于mESCs缺乏诱导形成TE的能力, 因此除了将mESCs和mTSCs共培养外, 寻找更高分化潜能的PSCs是高效获得小鼠类囊胚的另一种策略. 扩展潜能的多能干细胞是相比于PSCs具有更高分化潜能的干细胞, 能够同时分化为胚内和胚外谱系细胞, 因此被认为可以作为诱导类囊胚的潜在细胞类型之一.
 
出自《源于干细胞的囊胚样结构: 研究现状与展望》作者罗宇欣,戚亚男,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