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知识科普 > >

问:类器官体内再血管化是怎样的情况?2024-03-18 10:47:10

答:在这种策略中,类器官通常被移植到体内血管丰富的组织中,如肾、肺或脑。类器官可以直接移植到免疫缺陷动物体内,宿主血管出芽生长并迁移进入类器官,从而促进类器官血管化。例如,Mansour等人先利用常规诱导方式,将人类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人脑类器官,人脑类器官植入前不含有EPCs或相关细胞,但植入脑内后可以长期存活和血管化。

另一方面,在采用干细胞共分化或共培养技术构建血管化类器官时,其血管网络的形成和完善仍大多需要将此类类器官移植到体内,利用体内天然存在的血管网络和复杂的微环境帮助类器官提高血管化程度,而类器官内部已有的血管生成可以更好的促进其移植到体内后的血管化程度。比如,Josef等人将血管类器官移植到小鼠的肾囊下,这些血管类器官在体外已经自组装成毛细血管网络,移植到体内后血管类器官可以进一步的形成稳定的树状血管网络,包括动脉、小动脉和小静脉。作者分析认为肾脏本身大量存在的血管可能极大地帮助树状血管网络的生成,因此移植后类器官所在位置的天然血管数量很有可能影响类器官血管化的程度。此外,如肠系膜、附睾脂肪垫和胰腺 等部位也可以移植类器官促进其进一步血管化。
 
出自《血管化类器官的构建方法及生物材料》作者李石开,曾东鳌,杜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