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MSCs治疗BPD的作用形式2022-05-30 08:57:18

MSCs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多能非造血干细胞,由Caplan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命名。在随后的10年中有研究发现,在适当的生长因子和化学刺激物的作用下,MSCs在体外沿着不同的中胚层谱系分化成骨、软骨和脂肪的间充质细胞系。2006年,国际细胞治疗协会制定了鉴定MSCs的最低标准,即在体外培养时,MSCs表现为具有黏附性的,向软骨细胞、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分化能力的,以及表达一组表面标记物的集落形成细胞。大量的临床前试验证明MSCs具有改善组织损伤和修复器官功能的能力。MSCs治疗成人疾病的临床试验已经开展,其在急性肺损伤、克罗恩病、糖尿病等疾病中的治疗作用已被证实。同时Chang等也证实了MSCs治疗早产儿BPD的安全性和可行性。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SC不仅具备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其分泌性作用更值得关注,更有Caplan建议可以将MSCs命名为“药物信号细胞”。

MSCs在体内行为的自然模型表明它们可以通过膜和组织迁移到受损部位。MSCs归巢到靶组织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包括在血液中以血栓形式流动、激活内皮细胞、阻滞整合素、重塑基底膜,沿趋化因子浓度梯度迁移。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否存在肺特异性损伤,大多数静脉注射MSCs 在第1次通过循环时通常会驻留在肺微血管中,仅一小部分分布到其他部位。然而多项临床前研究发现,目前所观察到的MSCs在肺中的植入率仅在0%~20%之间。已有实验数据显示,在给予新生大鼠BPD模型人MSCs18d后,仅在鼠肺少量细胞内检测出人β2-微球蛋白,在4d内几乎检测不到人类Alu序列。低细胞移植率提示MSCs不能仅通过分化为替代细胞类型或细胞融合修复受损或死亡的细胞来治疗BPD。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者谢可瑾,董明月,白静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