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s的生物起源2022-05-31 08:48:16
牙周炎是1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是由于菌斑生物膜导致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进而导致牙齿支持组织的破坏,最终造成牙齿的松动和脱落,是牙丧失的重要原因。再生性治疗是牙周炎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重建因牙周炎破坏的牙周组织的解剖结构及功能,包括牙槽骨、牙周膜及牙骨质。然而,牙周组织的再生一直被认为极富挑战性,其中干细胞由于具有多向分化及自我复制的能力,被认为是1种有效的再生治疗手段,具有广泛的临床前景。细胞外囊泡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双层膜结构的脂质囊泡,干细胞分泌的EVs可表现出与干细胞相近的功能,如促进组织修复及再生等。利用干细胞源性EVs治疗可以规避干细胞移植的风险,提供无细胞再生的方法,近年来成为再生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根据EVs的生物发生机制及生物生理学特性,EVs可分为3类:外泌体、微囊泡及凋亡小体。外泌体的直径大小为30~120nm,其形成是通过细胞膜内吞,与早期内体融合,内陷形成多囊泡体。MVBs与细胞膜上特定的部位融合,形成芽泡,以外泌的方式释放。在细胞膜内吞融合过程中,细胞质中的成分会通过内体分选复合物分 选到MVBs内的管腔内囊泡中。与外泌体不同,微囊泡是1组直接源于细胞膜的非凋亡细胞外囊泡,直径大小为50~1000nm。当细胞激活信号引起细胞质的Ca2+水平增高,导致脂质运载蛋白的变化,翻转酶的失活及转出酶的活化,细胞膜出泡,形成微囊泡,释放到细胞外。细胞在凋亡过程中会释放一类细胞外囊泡,称为凋亡小体。凋亡小体的直径范围较大,在50~2000nm,其形成是细胞膜向外出泡,并包含部分细胞膜片段。
出自《干细胞源性细胞外囊泡在牙周再生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者张秀丽,武曦。
上一篇: L-MSCs分化为肺成纤维细胞群的祖细胞
下一篇: 干细胞源性EVs的生物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