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iPSC为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2024-05-15 08:41:33

免疫排斥是由于供体移植物与受体之间的人类白细胞抗原不匹配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是干细胞临床应用的另一挑战。除了HLA不匹配外,由于ESC长期体外培养产生的免疫抗原、基因组突变导致的非典型抗原形成均可能诱发免疫排斥的产生。因此,由患者自身细胞诱导产生的iPSC为干细胞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但是2011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向C57/BL6(B6)小鼠MEF细胞中无整合导入Oct4、Sox2、Myc、Klf4四因子能够实现MEF细胞重编程,而这些MEF来源的iPSC皮下移植到同基因的B6小鼠后存在免疫排斥。这种自体iPSC的免疫原性产生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随后,Deuse等人的研究表明线粒体中的突变或许是自体iPSC新抗原表位的潜在来源。

多能干细胞体外分化产物功能不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多能干细胞来源的细胞或器官发育成熟度不足及移植物无法与体内细胞、环境建立通讯联系。在3D培养体系中,现阶段分化的类器官通常缺乏关键的组织特化细胞类型或其他谱系细胞类型(如血管、神经、免疫等),因此仅能部分重现天然器官的细胞类型和组织结构复杂度,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发育成熟度。目前,PSC分化所得的大部分细胞或类器官的复杂度更接近胎儿表型。例如,虽然目前有多种ESC、iPSC分化肝细胞的方案,但多组学数据分析显示多能干细胞来源的肝细胞在白蛋白、细胞色素等表达量上更接近于胎肝状态,而非成体肝脏状态。此外,研究表明由hESC来源心肌细胞表达转录因子显现出不成熟的分化表型。
 
出自《合成生物学在干细胞工程化改造中的研究进展》作者:蔡冰玉,谭象天,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