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s可在细胞增殖分化2023-12-12 08:38:38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在子宫以外的部位浸润、生长,继而引发疼痛、不孕等症状的疾病。EMs是育龄期女性的常见疾病,也是导致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和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之一。EMs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主要有经血逆流学说、体腔化生学说、干细胞理论等,同时也受遗传、免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干细胞理论认为来源于子宫内膜、月经血、脂肪、骨髓、脐带的一种或多种干细胞,如上皮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侧群细胞可分化为EMs病变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也称间充质基质细胞,是起源于中胚层的非造血成体干细胞。近年相关研究显示,MSCs可在细胞增殖分化、异位迁移、血管生成、炎症反应等多方面影响EMs的发展。明确MSCs在EMs发病中的作用,或可对进一步阐明EMs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综述MSCs在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期为EMs的相关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Chan等于2004年首次从切除子宫组织的单细胞悬浮液中发现了特殊的克隆生成细胞,为子宫内膜中存在干细胞提供了证据。子宫内膜干细胞可分为3类:子宫内膜上皮干细胞、eMSCs和侧群细胞。Liu等研究发现,相较于非EMs女性,EMs患者异位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能力和血管生成能力增强,ect-eMSCs不仅可以促进EMs纤维化的发展,也可抑制M2巨噬细胞活性导致ecteMSCs逃脱免疫监视,提示ect-eMSCs与在位子宫内膜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差异能够影响EMs进展。子宫内膜细胞的异位迁移、黏附是EMs发病的必要过程,同时还涉及血管生成、免疫反应、纤维化、遗传等多方面影响因素。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研究进展》作者王鑫瑶,杨惠,李冰冰.
上一篇: 巨噬细胞的免疫代谢调节就与老龄化疾病相关
下一篇: 血管生成则是异位病灶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